国内多地,2025年8月19日——随着出伏进入倒计时,国内从北到南陆续开启“昼热夜凉”模式。气象专家提醒,此时段人体易出现“秋燥”症状,如皮肤干燥、口鼻咽痛等,需从饮食、作息、运动三方面调整。
饮食调养:酸味食物成主角
营养学家建议,减少西瓜、冷饮等寒凉食物摄入,增加山楂、乌梅、葡萄等酸味果蔬比例。在杭州,老字号茶楼推出“秋燥三宝”套餐:桂花雪梨羹、百合莲子粥、蜂蜜柚子茶,日均销量突破2000份;成都超市里,柠檬、百香果等酸性水果销量环比增长40%,市民张女士表示:“用柠檬泡水喝,比喝碳酸饮料舒服多了。”
作息调整:早睡早起解“秋乏”
理论认为,秋季应“收养”阳气,建议晚上10点前入睡,早上6-7点起床。广州某互联网公司推行“秋乏关怀计划”:将下午茶时间提前至15:00,避免员工午后犯困;在办公区摆放薄荷、迷迭香等,工作效率提升15%。
运动选择:温和锻炼强体质
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指出,此时段不宜进行剧烈运动,推荐八段锦、太极拳等低强度项目。上海某社区健身中心开设“晨练夜修”课程:清晨6:30带领居民打太极,晚间19:00教授瑜伽拉伸,报名人数超预期3倍。“运动后微微出汗,既排湿又不会着凉,特别适合中老年人。”学员刘阿姨评价道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